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某班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课题,收集到下面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最新的数据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在已经达到了3.3:1的幅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不是标准的差距,而是时代的差距。

甲组同学讨论材料一和漫画时,认为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不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1)漫画和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温 * * 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使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民生倾斜。乙组同学在讨论材料时,认为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民生倾斜,深得民心,我们的政府是一个有权威的政府。
(2)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民生倾斜的经济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财富过于集中在一部分垄断行业中,中低阶层收入低;社会保障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措施:①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②政府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调节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重视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③要统筹城乡发展,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④在落实分配政策的同时,要提倡奉献精神,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2)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②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民生倾斜,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