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36分)“高原明珠”——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示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1)归纳图中自然旅游资源的类型,描述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6分)

(2)简述滇池的形成原因。(4分)

荷兰(3°E~7°E,49°N~53°N)是世界最先进的花卉生产和出口国,其花卉70%由玻璃温室培育。近年来,昆明地区吸引了来自荷兰花卉繁育、种植企业的大量投资。

(3)比较荷兰与昆明两地花卉种植的气候条件差异,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8分)

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是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之一,主要发展矿产采掘和冶炼、煤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及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

(4)指出滇中地区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区位因素,并说明其积极影响。(10分)

(5)近年来滇池流域水资源紧张,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答案

(1)自然旅游资源有地文(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3分,罗列图例不得分)

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滇池北部(昆明附近)及沿岸 低地。(3分)

(2)由于构造下沉(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断层)(2分),降水、河流汇入形成湖泊(2分)

(3)荷兰热量不足,光照不足;昆明四季如春(热量充足),光照充足。(4分)(或“昆明比荷兰全年热量、光照充足/荷兰比昆明夏季热量不足,全年光照不足”,没有写明时间配置状况的,扣2分)

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4分)

(4)能源、原料(矿产、生物资源)、劳动力、地价。(4分)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工业化进程,缓解就业压力,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任选三项,6分)

(5)自然原因:降水年际变化大(干旱加剧/蒸发量增大);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城市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增加,(滇池)水质恶化(水污染严重)。(8分)

题目分析:

(1)结合图例,看图回答,注意本小题的两问的角度,一是问自然旅游资源,另一问是人文旅游资源。图中的山峰、湖泊、温泉、森林都是自然景观,分别属于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名胜古迹为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滇池北部及沿岸低地。

(2)看右图,滇池为构造湖泊,由断裂下陷后,降水、河流汇入而成。

(3)荷兰位于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昆明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花卉种植的气候条件差异体现在荷兰热量和光照不足,昆明热量和光照充足。主要影响因素是荷兰纬度位置高,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带控制,平原地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昆明纬度位置较低,受季风环流影响,位于内陆,海拔较高,高原地形。

(4)滇中地区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能源、矿产和生物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地价低。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的影响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注意本小题要求说明有利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缓解就业压力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

(5)滇池流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年际变化大,蒸发量增大;人为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人口和经济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另一方面是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