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和耕作方式。 (4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三 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表

类    型1952年1956年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9.1%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不足1%
个体经济71.8%7.1%
(3)材料三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6分)

答案

(1)经营模式:“男耕女织”的经营模式(或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经营模式、或小农经营为主的自然经济模式)。(2分)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2分)

(2)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

直接原因:外国的入侵(或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2分)

(3)变化:公有制经济取代私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居主体地位。(2分)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分)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2分)

题目分析:(1)我国古代是小农经济占据支配地位,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如图画所描述的是男耕女织,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2)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向中国进行商品倾销,逐渐地打破了我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外国向中国掠夺农产品和其它产品作为原材料,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此问实际上考查的是三大改造。从1956年与1952年的比较来看,公有制占据了主导的地位;直接原因自然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点评:在古代,我国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是国家服役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到了近代,小农经济逐渐地解体,商品经济和民族工业得到逐步的发展;在建国后的三大改造中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选择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