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父母、祖父母宠爱。相当多的孩子由于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面,只听得进表扬的话,受不得半点委屈。有的同学一旦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时,就大发脾气,甚至会做出极端行为;而有的同学在遇到挫折而不能及时调整时,则封闭自己,也会做出极端行为。

试分析以下行为:

(1)一同学父母平时只关心其学习成绩和考试名次,对其他表现却很少过问。在一次考试后,由于成绩不理想,该同学与父母发生冲突,结果打了自己的母亲。请你给该同学提出两条建议,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2)该同学心理是否健康?为什么?

答案

(1)与父母多交流;学会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

(2)不健康。因为他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差,且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或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

问答题

雪地里的红棉袄

佚名

①三十年前,我八岁。

②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背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苦。

③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有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驮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十五岁,嫁来时,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④大约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尽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

⑤我没喝,也没吃。

⑥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⑦“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模出两个鸡蛋,“还热,吃吧。”

⑧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

⑨二十年前,我十八岁。

⑩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阿九,咱家你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

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现在,我三十八岁,号称作家。

父亲和大哥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到写这篇文章时,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

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饭,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得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自己疼自己。”

我没有说话,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竞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三十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节选自《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本课阅读教学制定教学目标。
[本文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脊凄绑粥舔剃携熄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