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先秦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个体农业的转变。推动这个转变的因素有(   )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                 ②城市商业的发展

③各国的变法运动                 ④水利设施的兴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分析能力。此题用排除法较好好,依据先秦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情况可知,先秦时期商业城市的发展源于农业的发展,故②不正确,应排除,所以答案选择D项。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可以考查的角度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和农业的发展状况;(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表现,如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等;(3)对小农经济的理解以及小农经济与古代政治制度、古代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投资公司建造一幢办公楼,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和投标保证金的截止时间为2011年5月30日。该投资公司于2011年3月6日发出招标公告,共有5家建筑施工单位参加了投标。第五家施工单位于2011年6月2日提交了投标保证金。开标会于2011年6月3日由该省建委主持。经过综合评选,最终确定第2家施工单位中标。投资公司(甲方)与中标单位(乙方)双方按规定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开工日期为2011年8月16日。工程开工后发生了如下几项事件。

事件1:因拆迁工作拖延,甲方于2011年8月18日才向乙方提供施工场地,导致乙方A、B两项工作延误了2d,并分别造成人工窝工6个和8个工日;但乙方C项工作未受影响。

事件2:乙方与机械设备租赁商约定,D项工作施工用的某机械应于2011年8月28日进场,但因出租方原因推迟到当月29日才进场,造成D工作延误1d和人工窝工7个工日。

事件3:因甲方设计变更,乙方在E项工作施工时,导致人工增加14个工日,相关费用增加了1.5万元,并使施工时间增加了2d。

事件4:在F项工作施工时,因甲方供材出现质量缺陷,乙方施工增加用工6个工日,其他费用1000元,并使H项工作时间延长1d,人工窝工24个工日。

上述事件中,A、D、H三项工作均为关键工作,没有机动时间,其余工作均有足够的机动时间。

上述招标投标过程中,有哪些不妥之处?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