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将野生棉花作为农作物加以种植的是开创哈拉帕文明(范围见图11)的古印度达罗毗茶人。考古证据显示,哈拉帕人早在7000年前就已经学会了怎样将棉花纺成棉布、制作成衣服和其他日用品。发展到17世纪末期,印度一度控制了全世界1/4的纺织品贸易。但哈拉帕文明却在种植业以及制陶业、青铜冶炼业等蓬勃发展的情境下,于公元前1750年前后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公元前5000年一公元前1000年时,全球气候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哈拉帕文明消失的原因主要有生态灾难说和自然灾害说等几种猜想。

(1)对哈拉帕文明的消失,你支持哪个观点?请加以阐述。(6分)

(2)试分析印度一度控制全世界1/4的纺织品贸易的主要区位条件。(10分)

(3)孟买曾是印度棉纺工业中心,但现在孟买所有棉纺工厂已全都搬到内陆。孟买棉纺工厂搬到内陆,会对印度内陆产生哪些影响?(6分)

答案

(1)支持生态灾难说。(2分)理由:随人口快速的增长,人地矛盾日益加剧;(2分)种植业对耕地的需求和制陶业、青铜冶炼业对木本燃料的需求,造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湿地萎缩、荒漠化进程加快,区域环境恶化,环境容量急剧减小。(2分)

或支持自然灾害说。(2分)理由: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可能曾发生特大地震;(2分)该区域地势低平,水土流失导致的河湖淤积,排水能力差,因靠近热带季风气候区,若河流上游及中游地区连降暴雨,很可能曾发生特大洪涝灾害。(2分)

(2)棉花原料就近供应充足;(2分)棉花种植和棉纺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分)棉花原料优质、棉纺技术先进;(2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2分)海运便捷,国际市场广阔。(2分)

(3)有利: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工业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水平;(任答其中2点,4分)不利:可能加重环境污染程度。(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题目分析:

(1)本题持哪种观点均可。支持生态灾难说:主要从棉花种植对环境影响考虑,棉花种植需要土地,人口快速增长,导致耕地减少,制陶业、青铜冶炼业等蓬勃发展,对植被破坏严重,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支持自然灾害说:考虑本区所处的位置,分析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本区主要自然灾害是位于板块交界处而引发的地震及地势地平带来的洪涝灾害。

(2)材料中阐述印度很早大量种植棉花,历史悠久,可知棉纺织生产所需的原料充足,经验丰富,加之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而控制全世界1/4的纺织品贸易。

(3)本题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一个产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棉纺工业需大量劳动力。不利会带来环境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