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下面是A、B、C、D四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共14分)

(1)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气候类型是            ;位于寒带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A地的气候类型是             ,D地的气候类型是             ,它们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和D地的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分别是:A地_____________(2分),D地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C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草原   B 全年温度在-20℃以下

(2)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3)雨热同期 雨热不同期

题目分析:

(1)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C,理由是最冷月均温>15℃,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位于寒带的是B,理由是全年温度在-20℃以下;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地中海气候全年的降水较少,而且高温季节雨量甚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特征;

(3)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和D地的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分别是:A地雨热同期,D地雨热不同期.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有趣

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攒蹙:聚集收拢

D.故为之文以志志:记小题2:下列关于“而”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则施施而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穷山之高而止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攀援而登,箕踞而遨人非生而知之者小题3:下列句子中出现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日与其徒上高山顺流而东也

B.望西山,始指异之舞幽壑之潜蛟

C.自远而至圣人之所以为圣

D.入深林,穷回溪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先写游览众山,是以众山作铺垫,突出下文写西山的怪特和游玩的独得之乐。

B.本文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为“永州八记”的尾篇。

C.作者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是因为西山之游第一次给作者带来心灵的启迪,能让作者感到超脱旷达,忘却了自我,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D.文章中“怪特”的西山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柳完元特立不屈的人格。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每句3分,共9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