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区,是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性喜冷凉,耐旱耐瘠薄。马铃薯在我国是五大主食之一,我国年均出口53.2万吨,主要向东南亚国家、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地区出口种薯和商品薯。

材料二: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

(1)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概括我国马铃薯种植区的分布特点。(2分)

(2)简述我国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条件。(3分)

(3)乙区域政府,帮助农民引进优质马铃薯品种,培训种植技术,建设薯片和淀粉加工厂,利用马铃薯叶秆发展养猪业并获得肥料,确立保障价格收购,减少市场波动影响。简述上述措施对乙地区域发展的影响。(5分)

答案

(1)海拔较高的高原、低山;降水少、水资源缺乏的地区(2分)

(2)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马铃薯耐旱耐瘠薄 ,地区适应性强;我国气候类型多样,马铃薯性喜冷凉,适宜种植的区域较广;靠近日、韩等国家,市场潜力大;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3分)

(3)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土壤肥力,保护了环境。(5分)

题目分析:

(1)本题考查考生看图概括归纳的能力,要从整体着手,纵观我国马铃薯种植区,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上,以山地为主;从气候上看,位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附近,降水少、水资源缺乏。

(2)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符合马铃薯性喜冷凉,耐旱耐瘠薄的生活习性适合的区域很广泛。市场近,多属于周边的国家,需求大,市场的潜力大。马铃薯在我国的种植历史长,又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3)紧密的结合材料,逐字逐句分析,联系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引进优质马铃薯品种,培训种植技术,是在技术方面做改进。建设薯片和淀粉加工厂,可以促进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还可以增加就业。利用马铃薯叶秆发展养猪业并获得肥料,是变废为宝,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判断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