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戮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四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 “总设计师”邓 * * 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回答小农经济产生的时间及原因?(3分)

根据材料二回答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2)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和封建社会末期分别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1分)原因是什么?(4)

(4)材料四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2分) “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答案

(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1分)

原因:铁农具的出现,牛耕的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分)

(2)原因:

封建社会里,农业是最主要的产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本来就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商业发展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影响封建统治。为维护小农经济,巩固 * * ,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 * * 。(2分)

影响

一积极: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 * * 起了积极作用。(2分)

二消极: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重农抑商”的政策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3)(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和1927——1936年均出现国高潮,任答一时期,即得全分,答两时期也只得全分)

(一种)时间:一战期间(或二十世纪前20年)(1分)

原因: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上台,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历史政府奖励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战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内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入侵。(3分)

(另外一种)

时间:1927——1936(1分)

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给予农民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性,克服了过去分配重大平均主义弊端,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

题目分析:(1)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常考的知识点,主要有小农经济的产生的原因、时间和特点等,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可以从小农经济的特点等角度来分析。(2)在封建社会的初期重农抑商的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1912年到1920年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短暂的春天。主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的侵略,此外。辛亥革命的推动、民国的建立、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等也是重要的原因。(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点评: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使得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初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民族工业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发展曲折艰难,但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