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时滤渣中的固体是(填化学式)______,上述过程中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

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溶液;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以知道,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被完全置换后,铁粉才开始与硝酸铜进行置换反应;由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说明加入的铁粉不足,没能完全置换出溶液中的银离子,所以析出的金属只有银.即只发生了铁和硝酸银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

故答案为:Ag;Fe+2AgNO3═Fe(NO32+2Ag.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人远祖更可能在中国

广西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王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对柳江人洞的堆积物进行详细研究,采用铀系测年法,首次对柳江人头骨化石的出土地点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柳江人可能生活在距今7万年至13万年之间或更早,而不是原先所认识的不超过3万年。

这意味着,具有解剖学上现代人特征的柳江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比人类学家原先所认识的要更早生活在华南地区。这一结果使东亚人“非洲起源”学说受到挑战。

此次采用的测年方法,突破了以前碳14测定法最多只能测到3万多年的局限,而把可检测的最远时间延长到数十万年,这种方法目前在第四纪研究中,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成熟、可靠的方法。

去年5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由中外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获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基因研究认为,东亚人的祖先不是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他们于3.5万年至8.9万年前从非洲迁移到东亚地区。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慰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采用的测年方法,突破了以前碳14测定法最多只能测到3万多年的局限,而把可检测的最远时间延长到数十万年,这种方法目前在第四纪研究中,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成熟、可靠的新方法。”

“用基因研究的结果推测人类进化过程,无论如何是间接的。柳江人化石年代的测定,直接证明了在7万年至13万年前或更早,柳江人就已经在华南地区生活了,而不可能是在这之后才从非洲迁移而来。”黄慰文说。

王危说:“在不久的将来,包括年代学在内的对中国南方古人类遗址的系统综合研究,有望揭示现代人类在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

小题1:有关对东亚人的祖先的研究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危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现代人特征的柳江人很有可能就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B.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研究认为,东亚人的祖先不是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而是非洲人。

C.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那些研究者推测得出的,没有科学依据。

D.由于受到交通等各种条件的限制,3.5万年至8.9万年前的非洲人根本不可能从非洲迁移到东亚地区。小题2:对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解剖学上柳江人具备了现代人的特征,因而被认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B.王危所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对柳江人的头骨化石运用铀系测年法测试分析获得的。

C.铀系测年法由于可以检测到最远数十万年的时间,因而在第四纪的研究中比碳14测定法更为可靠。

D.基因研究法虽然也被一些科学家应用于古人类学研究中,但毕竟是间接地运用基因研究结果推测人类的进化过程,并不可靠。小题3:有关古人类出现年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铀系测年法测试分析发现,柳江人的头骨化石所在地层的年代距今7万年至13万年之间,甚至更早。

B.王危的研究成果仍然不能完全推翻“非洲起源”学说,还有待于包括年代学在内的中国南方古人类遗址的系统综合研究来证实。

C.柳江人可能7万年至13万年前或更早就已经在华南地区生活了,因而不可能是在3.5万年前至8.9万年前从非洲迁移而来。

D.中国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在中国的直接证据,揭示出了现代人类在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