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0分)消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折射出时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

材料三 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实际上,最为简单的莫过于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尼尔·弗格森《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三中“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4分)

材料四  1978-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5番,增长了30.5倍,年均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6.4%,比1949-1978年的年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

——2009国家统计局报告

(4)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哪些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民消费支出的迅速增加?(6分)

答案

(1)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2分)

原因:小农经济,物资匮乏(或生产力水平低)。(2分)

(2)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②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并逐步完善,社会秩序稳定;

③殖民扩张的开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廉价产品。(6分)

(3)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冷战”的持续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影响。(4分)

(4)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题目分析:

(1)根据材料“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概括管仲的主张,结合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铁器牛耕刚刚兴起以及春秋时期诸侯割据争霸,管仲在齐国为相,力图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出处《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可知,这一时期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时代背景,从物质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并逐步完善)、世界市场(殖民扩张的开展,世界市场的扩大)等方面回答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3)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回答材料三中“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国际:“冷战”的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国内: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4)根据材料中“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5番”等信息,可知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结合1978年以来农村改革的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回答,再结合“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背景回答。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注:应为《民立报》,作者系音译),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 * * ,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 * * 自述》

(1936年6月毛 * * 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

材料二 下图为1911年8月1日《民立报》的影印件,记有“七十二烈士”的报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第一次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性质如何?

(2)毛 * * 在“第一次发表政见”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

(3)毛 * * 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梁与孙中山及毛 * * 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

(4)材料一作为口述史料,应用于历史研究有何局限?材料二是原始史料,如果利用这两种是史料来研究毛 * * 思想发展历程,你有何看法?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