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进行Ⅰ项中的除杂实验(括号内为杂质),请从Ⅱ项中选出一种试剂,从Ⅲ项中选出一合适的实验操作方法分离,将标号填在后面的答案栏内。
Ⅰ 除杂实验 | Ⅱ 试剂 | Ⅲ 操作方法 | 答案 | ||
Ⅰ | Ⅱ | Ⅲ | |||
①苯(苯酚) | A.饱和Na2CO3溶液 B.NaCl晶体 C.NaOH溶液 D.CaO | a.蒸馏 b.分液 c.盐析、过滤 | ① | ||
②乙醇(水) | ② | ||||
③肥皂(甘油、水) | ③ | ||||
④乙酸乙酯(乙酸) | ④ |
① ②
③
④
①能与溶液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_;
②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3个吸收峰,面积比为3:2:1的是___________;
(3)(4分)a.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再逐滴滴加稀氨水,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滴加至沉淀恰好溶解,即得银氨溶液;b. 向a中所得的银氨溶液中滴入少量葡萄糖溶液,混合均匀后,放在水浴中加热3min~5min,即可在试管内壁上形成银镜,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用G-CHO表示): 。
(1)①C b ②D a ③B c ④A b (2)③④; ①④; ②; ②④。
(3)①Ag++NH3·H2O=AgOH↓+NH4+ ②GCHO+2Ag(NH3)2OHGCOONH4+2Ag↓+3NH3+H2O
题目分析:(1)①苯酚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除去苯中苯酚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液即可,答案选C、b。
②乙醇和水互溶,应该用生石灰,然后蒸馏即可,答案选D、a。
③利用氯化钠可以降低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从而发生盐析,答案选B、c。
④乙酸乙酯不溶于水,而乙酸能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所以除去乙酸乙酯中乙酸的试剂是A,方法是分液,答案选b。
(2)①羧基和酯基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分液,所以答案选③④。
②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的是①④。
③醇羟基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所以答案选②。
④由于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相同的,其次同一个碳原子所连接的所有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相同的,再就是具有对称性结构的(类似于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和像的关系),所以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3个吸收峰,面积比为3:2:1的是②④。
(3)①硝酸银能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g++NH3·H2O=AgOH↓+NH4+。
②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GCHO+2Ag(NH3)2OHGCOONH4+2Ag↓+3NH3+H2O。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与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严谨的实验能力。该题的关键是记住常见官能团的结构、性质,然后结合结构简式和题意灵活运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