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下列行为习惯中,不需要调整的是(  )

A.日本海啸引起了核电站爆炸,应该多吃碘盐以防核辐射

B.夏季来临,食物容易变馊,把剩饭剩菜长期放在冰箱里就不会变质

C.中药、中成药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

D.与艾滋病人握手、共同进餐

答案

A、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碘盐(以碘酸钾形式存在),碘的含量在20-50mg/kg,如此低的含量,再加上碘酸钾不同于碘片里的碘化钾,因此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酸、臭的味道,所以食品腐败变质.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把剩饭剩菜长期放在冰箱里长时间也会变质,不符合题意.

C、“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副作用的,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是血液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和精液传播,因此与艾滋病人共用学习用具、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还能使艾滋病人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减少其危害.故符合题意.

故选:D.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 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诸暨兵特甚      被:遭遇,遭受

B.自古极之时治:治理,管理

C.至今郡县屡之辟:征召,征辟

D.环左右艺:种植,栽种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战,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无意出来做官,只是写诗作文,自得其乐,作者有心与之唱和来歌颂太平之世。

C.作者认为世事可以以小喻大,一人一室的兴废盛衰,亦可见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而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得益于帝王贤臣拨乱反正之功。

D.本文寄寓了作者渴求战后朝廷清除荒秽、政治清明、生民安居自足的良好愿望,文中歌颂“成周盛时”景象,其实是对本朝的不良政治风气提出的委婉批评。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