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盛泽镇,在二十都。明初以村名,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清]乾隆时期编纂的《吴江县志》卷四

(1)徐州朱陈村和苏州盛泽镇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何不同?(8分)

(2)两则材料各自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哪些时代特征?其可信度如何?(10分)

(3)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对盛泽镇的特点作一评价。(7分)

答案

 

(1)朱陈村: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安土重迁的乡村生活情景。(4分)

盛泽镇:工商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和工商业市镇的生活情景。(4分)

(2)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汉唐时期自给自足和小农经济特点。(3分)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诗歌虽然属于文学作品,但内容多是客观社会现象的写照,因而一定程度上与现实是相符的;地方志虽归史料的范畴,但多出自当地人之手。两则材料都比较可信,但也有一定的夸张成度(4分)

(3)盛泽镇的繁荣源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盛泽镇丝织业的兴旺促进了市场的形成,居民人口随之增加,由此促进了市场的繁荣,水运发达则为其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盛泽镇的崛起,说明了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与手工业间以及各自领域内专业分工的扩大,乡村人口向市镇的转移,区域经济与市场网络的形成等引人注目的变革迹象。(7分)        

        

题目分析:

(1)本题整天难度不大,关键是文言文翻译的水平要求高。根据材料“...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盛泽镇,在二十都。明初以村名,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即可判断出徐州朱陈村和苏州盛泽镇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2)根据材料“...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可以简要分析出两则材料各自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可信度可以从来源、形式、所掌握的事实等角度分析。

(3)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意义。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可以从市场的繁荣、各自领域内专业分工、人口向市镇转移、区域经济与市场网络变革等角度,进行积极意义的评价。一般评价是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但本题的以积极意义为主。

填空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