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铁 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①的活,做着同样②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世界微型小说名篇集萃》(本文有删改)

小题1:请分析小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小题2:指出文中画线词语“同样”在句中所起的作用。(2分)

同样①:                                                            

同样②:                                                            

小题3:请分析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现出的人物心理。(6分)

①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②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小题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4分)

小题5:请分析小说以“铁圈”为题的妙处。(6分)

答案

小题1:用孩子的天真快乐来引出主要故事。与文章最后一段呼应。

小题2:①突出老头生活的单调和机械②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他对之向往的强烈愿望,并为下文作铺垫。

小题3:①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感染,目光久久不愿离开,心中充满羡慕。

②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满足和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富足孩子才有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富足的童年。一个“堆”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和欣慰。

小题4: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寂静、柔和的氛围,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并与上文老头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小题5:(1)揭示主题思想:铁圈是老人憧憬的幸福快乐童年的象征。(2)铁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看小孩玩铁圈——自己想玩铁圈——捡到旧铁圈——自己玩铁圈。(3)塑造人物形象:文章塑造了一位因为铁圈激起了的内心追求的老人,让老人从长期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下醒过来,完成了追寻童年梦想的过程。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第一段主要内容是写一个在妈妈陪护下幸福快乐的滚动着铁圈的小男孩;从第二段开始是写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看到孩子后的行为;所以第一段是引起下文。最后一段是写老头滚完铁圈后那种幸福的感受,所以第一段还起到与最后一段呼应的作用。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本题找到答题区域,联系前两段内容可知,第一个“同样”是指工作机械单调;第二个“同样”是指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写出滚铁圈对老头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老头对之向往的强烈愿望,并为下文作铺垫。

小题3:

题目分析:通过句子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第一句中“凝视”、“呆痴”,写出老头对孩子那种幸福生活的羡慕。第二句“堆着”、“宁静”、“微笑”,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满足和欣慰。

小题4: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小说主题。本段环境描写,树木寂静,散发着香气,昆虫令人惊奇,没有嘈杂声,没有灰尘;渲染了寂静、柔和的氛围,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与上文老头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小题5: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从文章线索、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主题三个方面回答。文章自始自终围绕“铁圈”来写,所以“铁圈”是全文的线索;“铁圈”让老人从长期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下醒过来,完成了追寻童年梦想的过程。可以看出“铁圈”是老人憧憬的幸福快乐童年的象征。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