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小敏同学为了探究Fe、Mn、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做了三次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A、Mn+FeSO4﹦MnSO4+Fe;B、Mn+CuSO4﹦MnSO4+Cu;C、Fe+CuSO4﹦FeSO4+Cu

(1)通过上述实验记录,我们能分析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三次实验中有一次实验是多余的,它是______(填序号).

(2)小李同学认为除了可以利用上述实验来得到Fe和M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外,还可以利用Fe、Mn分别与酸反应的现象来获得结论.他取两只烧杯,分别放入等质量的Fe和Mn,再向烧杯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利用______这一现象也能得到与小敏相似的结论.待反应结束后,小李同学又发现两只烧杯减少的质量相等,则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反应中Mn显+2价)

答案

(1)由A知Mn>Fe、由B知Mn>Cu由C知Fe>Cu故三者的顺序为Mn>Fe>Cu,分析可知由A、C两步就可得到结论不用经过B步.

故应填Mn、Fe、Cu;B

(2)活动性强的金属与酸反应速度更快一些,烧杯减少的质量相等说明生成的氢气相同,不同的同质量金属,假设完全反应是不可能生成相同的氢气,这只能是金属过量而酸完全反应.

故应填Mn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速度比较快;稀盐酸

综合题

(17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

材料二 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茶叶生丝
1840年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
1846年701013220
1854年1412262896
1871年1022159126000
——整理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 “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我们不主动对接,就面临再次入世的可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验……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战略举措。先行先试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推进中国的新一轮开放,提升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和质量,这成为上海自贸区试验的重要使命。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了184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4分)

(3)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是如何逐步走向开放的?(3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成立上海自贸区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2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