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甲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现象.则甲、乙和铜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铜

B.甲>铜>乙

C.乙>铜>甲

D.铜>甲>乙

答案

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甲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乙不能,则甲的活动性大于铜而乙的活动性小于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甲>铜>乙;

故选B.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尊敬的阿姆鲁·穆萨秘书长,
尊敬的各位使节,
女士们,先生们:
萨拉姆-阿莱控(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来到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同各位使节和埃及各界朋友们交流。阿盟是阿拉伯国家团结、联合、自强的象征。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阿拉伯国家和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有句阿拉伯谚语:“喝了尼罗河的水,一定会再来。”三年前,我在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前,与中埃各界人士共同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今天,我再次踏上这片承载着厚重文明的神奇土地,倍感亲切。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近代以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经历了沧桑巨变,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相似的经历和追求发展的共同目标使中国同阿拉伯各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结下了深厚情谊。中国人民视阿拉伯人民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为你们在发展道路上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具有多样性一样。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华文明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就是生动有力的见证。两千多年前,通过丝绸古道传人中国的胡桃、胡椒、胡萝卜等,早已成为中国人喜爱的食物。阿拉伯鼎盛时期的文学经典《一千零一夜》,在中国家喻户晓。伊斯兰风格的音乐、舞蹈和服饰、建筑,在中国深受欢迎。同样,中国古代文化和技术,也传到了阿拉伯国家。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造纸术,就是通过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的。六百年前,中国穆斯林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到达阿拉伯地区,成为传播友谊和知识的使者。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交流不断扩大和加深,不仅有力促进了双方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还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