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了改变下图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进行的探索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本题是漫画题,考察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分析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康有为联合考试的举子一百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存,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意味着维新派由原来的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展到政治运动,维新派主张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效仿日本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题目中的A项是洋务派发起的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但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C项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D项是资产阶级新制度思想文化运动,只有B项认为中国传统的制度不能抵挡西方的洋枪洋炮,因此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该题以漫画为素材出题,设计相关的历史问题,形式新颖,构思巧妙,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戊戌变法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就能回答问题,属于送分题。

问答题 简答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翻译:

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公务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每天与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无论多远,我们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青山绿水,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真是形神俱忘,无拘无束,好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现在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问题:

标题中“始得”二字的用意是什么?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