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6分)2012年3月召开的“两会”,民生问题是代表委员关注的主线,它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的福利救济,既有天灾人祸后非常时期的救济,也有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仅在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中,就有丰富的内容,包括生老病死苦各种情况下的福利或救济。直接用于福利和救济的手段包括:赏赐或发放生活必需品,提供栖身之所,提供生产工具或资料,给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提供劳动力帮助耕作,提供待丁或保姆服务,减免赋税,减免徭役,售卖平价或低价粮食,发放药品和医疗指导书籍,提供免费医疗,提供丧葬费或服务,免除学费,提供旅行帮助,促合鳏寡成婚等等。从西周到明清,没有看到政府在全国性年度赋税计划中专列常规性用于救济的赋税项目,也没有真正的长期稳定的这类税种被执行,没有看到政府在这一目的上有真正的常规性开支预算。用于福利救济的钱物,要么来自临时动用皇室经费或国库一般库存,要么开列专项税收,要么特设官办产业或放贷或流通服务,要么挪用政府的专项收费,要么直接取自富民,要么接收使用无主财产。用今天的话说,多数是特收特支。          

——摘编自史永锋《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及其精神》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戍变法运动的精神领袖康有为和革命派的领袖人物孙中山也结合海外经历,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主张。康有为在其变法富国论和理想社会论中,都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主张。他认为救国必须从“扶贫救弱”开始,只有国民走出“穷弱”,国家才能变得强大起来。在《大同书》当中,他更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保障的狭隘性,认为只有建立“公养”、“公教”、“公恤”的福利保障制度,人类才能真正地走向大同。而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中,集中阐释了“民生”的含义,构想了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福利保障社会的蓝图,在这一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代表了中国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强烈渴望和向往。

——摘编自田毅鹏《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勃兴》

材料三: 胡 * * 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建立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保障体系……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等民生建设政策;决定3年内投资8500亿元改善医疗卫生,投资9000亿元改善住房条件;强调解决对困难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国家推行福利救济制度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康有为和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表明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段。(2分)

答案

(1)特点:救济种类多样;救济内容丰富;救济手段全面;救济资金缺乏制度保障(具有特收特支的特点)。(4分)

原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儒家思想的影响。(4分)

(2)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把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相结合;以建立理想社会为目标,但没有付诸实施(具有理想性、空想性);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对后世的有一定的影响。(4分)

(3)现象:我国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2分)

新阶段:民生保障进入法律化、制度化阶段。(2分)

题目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古代的福利救济,既有天灾人祸后非常时期的救济,也有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直接用于福利和救济的手段包括...从西周到明清,没有看到政府在全国性年度赋税计划中专列常规性用于救济的赋税项目...用于福利救济的钱物,要么来自临时动用皇室经费或国库一般库存...用今天的话说,多数是特收特支”,即可概括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的特点。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即可分析中国古代国家推行福利救济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主张...他认为救国必须从“扶贫救弱”开始...认为只有建立“公养”、“公教”、“公恤”的福利保障制度,人类才能真正地走向大同。而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中,集中阐释了“民生”的含义,构想了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福利保障社会的蓝图...”,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并评述康有为和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

(3)根据材料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保障体系……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等民生建设政策...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即可概括出反映的现象及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发展到的新阶段。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我国手机用户已达4.5亿人,每年发送短3500亿条,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手机输入法使用的是国外技术,我国每生产一台手机,就要向外国公司支付0.3美元的汉字输入技术专利费。为此,我们每年要支付超过7.8亿元人民币的技术专利费。

材料二:2007年我国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去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41.7%。同时,为了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理解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2)你认为,作为一名享受上述免费的学生,应该怎样做?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