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阅读材料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材料一:2006年、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

材料二:目前,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说明两则材料所示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5分)

(3)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加大解决力度。请从不同角度写出政府可采取的两项措施。(3分)

答案

(1)材料一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长率。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分)

材料二反映了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行业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2分)

(2)我国GDP、财政收入逐年增长,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增长,说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1分)

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长率,会造成企业及个人的过重负担,影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人民群众不能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可能造成政府的盲目投资,引发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1分)

城乡、行业与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造成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低,不利于扩大内需;有碍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3分)

(3)①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

②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

③政府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整对垄断行业的税收政策,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3分)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