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省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源及其增长
收入项目 | 2006年(元) | 2007年(元) | 2008年(元) |
家庭总收入 | 14954 | 15381 | 17364 |
一、工资性收入 | 10016 | 11074 | 12238 |
二、经营性收入 | 1544 | 1 960 | 2302 |
三、财产性收入 | 386 | 413 | 486 |
四、转移性收入 | 2477 | 2534 | 2638 |
材料二 我国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职工工资收入对比表
材料三 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出台《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中 * * 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试图通过收入分配调整真正启动内需和消费,尤其解决中低收入者消费不足的问题。
材料四 我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十四大提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些论述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又增强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的针对性,是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 结合材料四,我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是如何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12分)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问题?(8分)
(1)材料一反映了近年来该省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收入来源多样化,但工薪收入仍然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所增加,但比例较小。(3分)
材料二反映了近年来我国GDP总量逐步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长,职工工资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3分)
(2)①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
②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分配制度上,对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注重不同的原则就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③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针对效率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就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④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公平与效率既对立又统一,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体现了这一点。(3分)
(3)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2分)
②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分)
③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证。(2分)
④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分)
⑤再分配国家注重社会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实现公平分配。(2分)
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四点即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