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①传统中国画的一个特点是文化性。南宋美术史家邓椿有云:“画者,文之极也。”中国画讲究历史文化的积淀,既有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的一面,又有丰厚积累的一面。鉴赏齐白石的几幅“趣作”,便可从中了解中国画蕴含的这种独特的艺术之美。

②齐白石有三绝——画虾、画蟹、画鸡,他画其他的画,也画得很好。《自称》是一幅非常有趣的画,在这幅画里可以看到画家在观察大自然时,没有把物理当成画理、把自然规律当成艺术规律。“奥理冥造”是宋代沈括的说法。沈括既是文人学者,又是自然科学家,他非常懂画,“奥理冥造”是他对中国画家想象的一种概括。在这幅画中,齐白石画的小老鼠跳到秤钩上去了,想要掂掂自己的分量,旁边写着“自称”。老鼠不可能跳到秤上称自己的重量,这是齐白石的一种想象,很有创意,而且创意里带着幽默和讽刺,好像在说你这个小耗子,你偷油吃、偷粮食吃,别以为自己了不起,你上秤看看自己有多大分量?非常有趣。

③画既有好坏高下,也有真假之分。我在台湾就看到过这幅画的赝品图版,但真假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中国画讲笔墨,笔墨有两种功能,第一要造型,塑造形象。齐白石画老鼠,肌肉是紧的,外边的皮也是紧的,尾巴是有弹力的。而在这幅假画里,老鼠仿佛就剩皮了,没有骨头,这个尾巴,笔不从心,仿佛快要断开一样。笔墨的另一种功能是用于审美的,要善于操纵中锋的线。秤砣有重量,拴秤砣的绳必然抻得很直,齐白石画秤砣的线就抻得很直,秤杆也能一笔画下来。假画中的线,画得不直,那么沉的秤砣,系秤砣的绳还能弯弯曲曲吗?更糟糕的是,造假者怕小老鼠在秤钩上掉下来,给秤杆的另一头挂了一条线。挂线之后,秤砣便不能挪动,分量也就称不出来了。秤杆上的准星是标记分量的,系秤砣的绳,靠着移动中的平衡,才能根据准星知道分量。造假者没有见过秤,没有生活经验,完全凭自己的想象。这样画,老鼠是掉不下来,但也不用“自称”了,画得非常笨、非常蠢,造假造得破绽百出。这权当是题外话

④齐白石还曾在他87岁的时候画过一幅画,是给三儿子齐子如的媳妇王紫佩画的,题跋为“鸡不仅能鸣”。汉代《韩诗外传》中记载,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齐白石画里有来自民间的生动活泼的气息,他画公鸡,将其作为“德禽”来歌颂。

⑤而在另一幅作品中,齐白石画小鸡夺蚯蚓,小鸡旁边写着“他日相呼”,明明是两只小鸡在抢蚯蚓,为什么是“他日相呼”呢?原来如上所述鸡有五德,其中一德——仁德,就是见食相呼,意思是鸡有团队精神,不吃独食,然而,齐白石看到的小鸡,不具备这种美德,它们在抢蚯蚓,比较自私。齐白石在生活中看到的小鸡是这样,书上写的鸡是有美德的,那么美德是怎么得来的呢?是教育的结果,是历练的结果。齐白石画画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简练的笔墨和生动的《自称》形象,最重要的是,他有深刻的思想,有来自生活的哲理性思考。他对那些古代的典故作了全新的解释,是来自实践的解读。

⑥还有一幅很有意思的作品——《盘蜂》。齐白石在题画中说:“能喜此帧者,他日不能无名。”意思是不管你现在是不是一个名人,只要你能懂得这张画,将来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名人。这幅画的玄机在哪里呢?是工写结合、题跋简练,还是构图不一般?齐白石的好朋友陈师曾在其著作《中国绘画史》中提到,“固然画存形者也”,但是不能满足于形。就像钱钟书说的,要利用通感,通过视觉形象,表现声音、表现嗅味。其中“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故事,记载宋徽宗时画院进行考试,以诗题考画家,出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画,这个很难画,怎么画出香味呢?有一个画家很高明,他画一只蝴蝶在追逐马蹄,马蹄踏了芳草鲜花有香味,于是这个人就得了冠军,受到奖励。齐白石这幅画告诉人们,这个老先生不是一般人啊,他是继承了中国画最优秀的传统,又用农民的思想感情画生活里的感受、画时代的精神、画人与自然的和谐。《盘蜂》这幅画中的蜜蜂在盘中爬啊爬,显然盘里放过东西,也许留有花香,也许有桃子的果汁,也许放过鱼,引人无限遐想。做到“意在象外”,不是画你看到的,而是画你没有看到的,让你去想象,这就需要人们细心地去欣赏中国画里的无穷韵味了。

(选自薛永年《画者之极——谈齐白石的几幅“趣作”》,有删改)

小题1:第①段中的“文之极”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从全文看,第③段是不是多余的,为什么?(3分) 

小题3:第④段齐白石为画作题跋“他日相呼”,表达了他怎样的哲理性思考?(2分)

小题4:下列推论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称》是非常有趣的画,其画趣在于小老鼠的分量太轻,不能与秤砣形成力的平衡。

B.第④段介绍齐白石给儿媳题跋为“鸡不仅能鸣”的画,在全文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⑥段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作类比,说明《盘蜂》继承了中国画“意在象外”的传统。

D.全文多处引述中国画论和诗文,论析齐白石书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绘画特征。小题5:请为文中插图“小鸡抢夺蚯蚓”写一段描写性文字。(80字以内)(3分)

小题6:请以齐白石几幅“趣作”为例,简要说明作者对传统中国画的文化性的认识。(4分)

答案

小题1:中国文化的极高表现。(“中国文化”1分,“极高表现”1分)

小题2:不是多余的。有赝品与真品作对比(1分),补充说明他画其他的画,也画得很好(1分),齐白石画具有审美性(1分)。

小题3:仁德要靠后天的教育和历练

小题4:C

小题5:略

小题6:①《自称》,从继承传统技法方面指出中国画具有“奥理冥造”(想象)的特点。

②《鸡不仅能鸣》,从中国画的“德化”审美方面评述文化内涵。

③《他日相呼》,深入评述画意包含有与时俱进的一面。

④《盘蜂》,中国画象外之味。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要联系上文“传统中国画的一个特点是文化性。”下文“中国画讲究历史文化的积淀,既有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的一面,又有丰厚积累的一面。”可知“文”指的是“中国文化”;“极”指的是“极高表现”。

小题2:

题目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第③段写的什么内容。本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赝品与真品的区别;补充说明齐白石除画虾、画蟹、画鸡之外,画其他的画,也画得很好;齐白石的笔墨具有审美性。依照这几点内容可知,这一段不是多余的,不能删除。

小题3:

题目分析:解答本题可在第④段中组织答案。文中说,“他日相呼”,鸡有五德,其中一德——仁德,就是见食相呼。齐白石在生活中看到的小鸡是抢夺蚯蚓,书上写的鸡是有美德的,那么美德是怎么得来的呢?是教育的结果,是历练的结果。这就可以总结出:仁德要靠后天的教育和历练。

小题4:

题目分析:A.“《自称》其画趣在于小老鼠的分量太轻,不能与秤砣形成力的平衡”错。《自称》创意里带着幽默和讽刺,是说小耗子别以为自己了不起,你上秤看看自己有多大分量。B.“在全文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错。只是引起下文。D.“诗中有画”错。文中论述齐白石书画同源、画中有诗的绘画特征。

小题5:

题目分析:题干要求是描述性的文字,在回答时要求体现动作、心理、表情细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生动。

小题6:

题目分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文本内容理解。第②段中,《自称》是一幅非常有趣的画,这是齐白石的一种想象,很有创意。“奥理冥造”是对中国画家想象的一种概括。第④段中,《鸡不仅能鸣》,汉代《韩诗外传》中记载,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从中国画的“德化”审美方面评述文化内涵。第⑤段中,《他日相呼》,原来鸡有五德,其中一德——仁德,就是见食相呼,意思是鸡有团队精神。含有与时俱进的一面。第⑥段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作类比,说明《盘蜂》继承了中国画“意在象外”的传统,不是画你看到的,而是画你没有看到的,让你去想象。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