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31分)材料一: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差距拉大对经济增长有两重效应,既改善效应和恶化效应。改善效应,是指收入差距拉大促进可流动资源配置于需求更大,效率更高的领域,从而有效避免资源闲置,促进经济增长。恶化效应,是指收入差距过大,一方面将导致整体消费水平降低,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另一方面导致低收入群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从而使经济增长因人力资本不足不能持续发展。

材料二: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因此,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同时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为此,将会加大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材料三: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本世纪头10年来,我国先富群体快速扩大,社会各群体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不公平感明显增强的问题。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10年,这个阶段必须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不公、腐败等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长杨宜勇说,收入分配问题,早一些时间解决可能没有实力;太晚解决错失很多机会,导致问题积重难返;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时候。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2)根据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现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正是时候”观点的认识 (11分)

(3)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政府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哲学依据(14分)

答案

(1)①材料一通过收入差距的两重效应说明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和公平二者既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2分)②适度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从而为实现公平提供物质前提。但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社会不公平,则会影响消费,降低消费,阻碍生产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要缩小收入差距,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3分)

(2)①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也在连年增加,这些为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解决大量的民生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分)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目前虽然存在收入差距问题,但仍属可控范围,如果错失机会,就会导致问题积重难返。(4分)

③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现阶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不公平感明显增强,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强烈意愿和社会共识可转化为推动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动力,所以只有现在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为未来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分)

(3)①社会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十二五”提出的解决收入差距的建议,是对我国目前分配现状的反映,也必将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深远的影响。(3分)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分配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分配制度的调整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完善,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5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社会公平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3分)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既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缩小收入差距,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必然要求。(3分)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