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6分)人口政策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和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重大社会政策。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对我国人口政策作了重大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汉高祖7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汉会要》卷47)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又“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三椹斛,复其夫,勿算一岁。”(《东汉会要》卷28)

唐太宗贞观元年正月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唐大诏令集》卷110)

清康熙51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地”,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是什么?为保证这一政策的落实,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古代统治者采取这些政策措施的原因?(10分)。

材料二:“我国人口增加率30%,粮食增加率几年来是40%—50%,可见落实增加很快,但是粮食增加的速率不能长期地这样下去,因为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来总要成为问题的。同时,由于中国人口过多,劳动力廉价,人们不愿意改进技术实现机械化,进而无法提高生产率。”

“我国的国民收入在1956年将近900亿元,其中消费部分约为79%,积累部分约为21%。因人口多,所以消费大,积累小,而这点积累又要分摊在这许多生产部门,觉得更小了。我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控制起来,使消费的比例降低,同时就可以把资金多积累一些。”(1957年,马寅初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正是中国1950年和1960年代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在改革开放时代恰逢劳动年龄,进入劳动,为改革开放带来了不断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在很长时期里,我国老年化程度并不严重。例如,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少年儿童占人口(0—14岁)比例从36.3%降低到22.9%,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比重从59.3%提高到70.2%,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从4.4%上升到7.0%。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大大减轻了人口抚养负担,提高了人口结构的生产性。……在社会抚养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负担减轻的条件下,产生两个潜在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即所谓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蔡舫,人口研究,2004年第2期)

(2)材料二、三在人口问题上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各自的理由是什么?(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我国人口政策制定有何建议? (4分)

答案

(1)政策:鼓励人口增长;(2分) 措施:调整税收政策;国家直接物质奖励;将人口数量作为官员政绩考核指标;鼓励婚嫁。(4分)

原因:农业(耕)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的数量多少决定农业盛衰。

人口的多少关系到赋税的征收、兵役和徭役的征发,是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4分)

(2)观点:材料二主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材料三认为人口高峰促进经济增长(2分)

理由:材料二,认为过多的人口超出环境资源承载力;过多的人口影响技术的改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多消费大影响资金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6分)

材料三,认为生育高峰、人口增长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

人口增长在提供大量劳动力的同时,提供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带来人口红利,有利于经济增长。(4分)

(3)①政策应随时代和国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②制定人口政策,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其影响,不能过分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某种影响。(每点2分,其它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4分。)

题目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第二小问再根据材料信息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取消了全部人头税”可知调整税收政策;“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三椹斛,复其夫,勿算一岁。”可知国家直接物质奖励; “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可知鼓励婚嫁;“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可知将人口数量作为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再结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等相关知识回答原因。

(2)根据材料二信息“我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控制起来,使消费的比例降低,同时就可以把资金多积累一些。”材料三信息“正是中国1950年和1960年代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在改革开放时代恰逢劳动年龄,进入劳动,为改革开放带来了不断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概括两人的观点。再根据材料二信息“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来总要成为问题的。同时,由于中国人口过多,劳动力廉价,人们不愿意改进技术实现机械化,进而无法提高生产率。”“我国的国民收入在1956年将近900亿元,其中消费部分约为79%,积累部分约为21%。因人口多,所以消费大,积累小,而这点积累又要分摊在这许多生产部门,觉得更小了” 材料三信息“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大大减轻了人口抚养负担,提高了人口结构的生产性”说明各自的理由。

(3)本问属于开放式问题,但要紧扣题意,有的放矢,如人口政策应随时代和国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制定人口政策,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等。

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