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34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0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4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针对当时的实际,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由于经验不足、对国内外形势判断不准,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中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10分)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下列地区或企业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10分)

某市过去以加工贸易为主。2009年以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科技园区的

设把所有高端行业租研发企业集中到一起,形成板块。

分析:
某软件公司提出由产品经营向客户经营转变,即按照客户的要求,来配置解决方案,提供专业服务。
分析
某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就业、医疗和教育的环境,及时了解员工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引凤来巢。
分析:
某市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一直是东富西贫。为改变这一局面,该市加大对西部投入,建设大型商业开发区、休闲度假区。
分析:
某市立足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区域实际,引导农民分层次的向城市、向农村的新型社区集中,引导农民的土流转,进行集约经营。
分析:
材料二 面对粗放式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当前的环境压力,北京市委提出发展低碳经齐。经过组织专家论证和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决定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打造低碳示范园区;平倡导政府机关、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过绿色低碳生活。

(4)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 * * 党是如何提高执政能力的。(10分)

答案

(1)2005年至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1分);同时,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1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开始发生转变。(2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2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2分)在各个阶段,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错误的经济发展政策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2分)

③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发展。(2分)

(3)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规模化经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分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服务质量,关注市场需求(2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营造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2分);统筹兼顾,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2分);加快城镇化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使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分)

(4)①中 * * 党坚持科学执政,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2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符合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2分)

②中 * * 党坚持民主执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2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分)

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分)

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