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12分)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链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3分)

(2)材料一中的“孙中山”领导了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举一例)(3分)

(3)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4分)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求生存之路的过程中领导力量变化的特点。(2分)

答案

(1)戊戌变法;(1分)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写1点给1分,写2点给2分)

(2)辛亥革命;(1分) 三民主义;(1分) 剪发辫(停止缠足等);(1分)

(3)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分) 实行全民族抗战;(1分)

国民党:台儿庄战役等;(1分)  * * 党:百团大战等;(1分)

(4)从单一到联合。(2分)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内容。19世纪末期,面对列强的侵略和中 * * 的危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于1898年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这次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有: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在近代中国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内容。维新变法失败后,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毅然掀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中华民国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除缠足等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等,社会习俗逐渐改变。

(3)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内容。七七事变发生后,7月8日,中 * * 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均号召中 * * 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此后,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政府的军队携手抗日,先后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和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等,并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4)本题是前四题的延伸,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步入近代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摆脱民主的危机,实现中 * * 的振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领导力量,由单纯的一个阶级、一个派别(如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走上了联合(如国共两党的联合)。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