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明中叶后期,玉米、番薯自海外传入我国。它们不但高产,而且不与稻、麦争地,加之栽种培植极易,清朝时在我国普遍种植。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将人头税纳入田地税中征收,人头税取消。大量隐匿人口得以上报和统计,也刺激了人口的大量生产。乾隆帝说“百余年太平天下,休养生息。天下户口之数,视昔多至十余倍。以一人耕种而供十数人之食,盖藏已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晚清学者汪士铎指出,由于“人多之害,山顶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
——摘编自陈权清《清代人口的增长与危机》
清朝前期(1644年─1840年)是我国古代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阅读材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10分)
原因:引种、推广高产粮食作物。取消人头税。社会相对和平稳定。(6分)
影响:粮食供应不足。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4分)
题目分析:依据材料中的“玉米、番薯自海外传入我国。它们不但高产,而且不与稻、麦争地,”、“实行“摊丁入亩”,将人头税纳入田地税中征收,人头税取消”、“百余年太平天下,休养生息”等词句中可以得出清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以一人耕种而供十数人之食,盖藏已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人多之害,山顶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可以得出人口的增长使粮食供应不足。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