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语段练习。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何祚庥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论,太阳将持续而稳  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 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 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 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   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 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

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段③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④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至少谈两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 2.因为在4 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3.对资源过度的消耗。  

4.(1)“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2)①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 

      ②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5.“略”。(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9分)

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

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与绵延的万里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伟大工程,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长城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的文物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沟,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弯取直,明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运、水利灌溉的生命线。

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其特色的内河文化。

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的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实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原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住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大运河虽然历尽沧桑,却衰而未亡,江南河段仍然泽被今人;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因此,亟需通过文物调查与文化保护研究。提交完整的大运河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大运河及其沿岸相关古迹不仅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8.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河堤决口,泥沙淤窝,部分河段缺水,大运河已经是衰败不堪。

B.乱开支流,截流用水,管理不善,大运河的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C.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常被随意改拆。

D.分省分段的管理,使大运河的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9.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运河实际上是连结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B.从开凿时间和规模上看,大运河是世界同类工程所无法企及的。

C.部分河段借用天然湖泊和河流,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

D.大运河的文物价值至今没有得到专门的法律法规的肯定和保护。10.小题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有利于提升沿岸文物古迹的文化价值,传扬其“古代文化长廊”的美誉。

B.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运河将更有利于沟通交流,昔日南粮北运、商旅交通的胜景将得以恢复。

C.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的保护,从而加速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D.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历史上极具内河文化特色的大运河将会呈现出新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