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6分)

材料一  2009年4月5日,某市在网上公布了2009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方面拟办的重要实事: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医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食品安全监管、大气污染环境防治、就业民生实事共五十七项,让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这些要办的实事公布和实施之前,该市市委、市政府首先将实施意见向群众公示,公开征求意见,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实施办法提出建议,然后将修订后的实施意见提交人大审议,表决通过后并予以公布并组织实施。

(1)依据材料一回答,该市民生保障工程实施意见确立并予以实施的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7分)

材料二 建国六十年来,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不断完善。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策。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载入宪法。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为了贯彻落实民族区域治法,国务院、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和实施与之配套的法规、规章、条例等。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政治意义。(9分 )

答案

(26分)

(1)①中 * * 党的执政领导地位,党的政治领导,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5分)②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3分)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行使决定权。(2分)④人大代表对实施意见提出建议对政府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人大代表行使审议、表决各项决定权。(2分)⑤政协委员对实施意见提出建议对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发挥了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2分)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分)

(2)①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有力地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2分)维护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3分)巩固和 发展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3分)②推动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分)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