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32分)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而备受关注。

材料一:

注1:上图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构成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近几年,该省国民收入分配的资金更多流向了政府部门。

表: “十一五”前四年W省城乡居民α值对照表

(1)指出材料一中图、表的经济信息。(8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请你为解决材料一中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8分)

材料二:W省针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差别带来的收入差别及农村和农民的需要,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由过去的补贴培训向免费培训转变,外出务工培训向就地就近转移培训转变,为城市和二、三产亚培养人才向为农村和农业培养人才转变,完成近200万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转移能力,激发了他们创业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3)结合材料二分析W省如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8分)

(4)W省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有人认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理应由政府来解决。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8分)

答案

(1)①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日趋多元化,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农村慢于城镇。(3分)②居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GDP增长速度。(2分)③居民人均收入对消费增长影响力度农村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会影响居民消费增长量。要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有效拉动作用,必须注意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3分)

(2)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加居民收入。(2分)②调整分配政策,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3分)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3分)

(3)①W省坚持从客观事实出发,针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差别带来的收入差别和农村和农民的需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2分)②辩证地把握实际。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根据农村人才需求的变化来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能力;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破原先培训方法的束缚,改进培训项目,真正符合了客观实际。(2分)③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人才培训需遵循市场规律,农业人才应适应农村市场的需求,才能提高劳动者技能,调动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2分)④正确把握客观实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通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实施,实现了“三个转变”,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转移能力,提高了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2分)

(4)①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是其应尽职责。政府要履行政治、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协调人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健全社会保障。(2分)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求真务实地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用好财政收入为人民办实事。(2分)③中 * * 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④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享有国家提供培训服务等权利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就业,主动创业,创造财富。(2分)

第一问,概括分析图与表的经济信息,从图来看,要分析道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同时要看到收入增长的幅度不同,从表来看,要看到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同时分析消费对经济的反作用。尤其要注意不要漏掉对注解的分析。

第二问,从经济生活角度来分析如何解决材料一的问题,即如何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如何解决消费对经济的反作用。主要可以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统筹城乡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问,从哲学角度看,从审题可知,本设问就是要求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本题着重考查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炼,并能有效运用哲学道理的能力。答题过程要注意一事一议。角度主要有辨证分析实际,从客观规律出发。

第四问,设问的主题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到底如何解决的问题。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一方面要肯定政府所作为的原因和理由,同时要分析除了政府之外,中 * * 党也需要有所作为,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