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单线铁路A车站进行复线改造,施工内容需要增加一条正线和到发线,增铺道岔和拆除道岔等工作(如下图为A车站站改示意图)。

1.针对背景材料,给出该车站的过渡方案。 2.针对背景材料,给出全部单号道岔的铺设方案和作业程序。

答案

参考答案:

1.第一步:施工与营业线无干扰的增建二线(Ⅱ)和到发线4,铺设1、7、11、4、6号道岔和信号;第二步:通过行车直Ⅱ线过渡,铺设(3)道延长部分,拆除(Ⅰ)和(3)连接间原不用道岔,铺设3、5、9、2、8号道岔和信号,铺设12号道岔,信号利用原拆除道岔信号平移;第三步:要点封锁,拆除(Ⅰ)和(Ⅱ)间不用道岔;第四步:调试信号,施工过渡完成。2.(1)1、7、11号道岔采用原位组装铺设方法,其作业程序为铺砟碾压-铺岔枕-铺轨-精细整道(岔);(2)3、5号道岔采用侧位预铺插入铺设方法,其作业程序为预铺岔-要点封锁-整体滑移-恢复信号连接-精细整道(岔)。

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营业线的拨接过渡和道岔施工相关知识。解题思路是第一步考虑施工与营业线无干扰的线路、道岔、信号;第二部考虑利用新线过渡,施工不受干扰的其他工程;第三步要点封锁,拆除两条线路上不用的道岔;第四步调试信号完成过渡。2.此题主要考查新线及营业线不同的道岔施工方法的应用。道岔常用铺设方法:一般采用原位组装铺设、侧位预铺插入和机械分段铺设三种方法。原位组装铺设适合于新建线路;侧位预铺插入法适合于营业线上增设道岔或换铺道岔。机械分段铺设法适合于客运专线或大号码道岔。解题思路是根据相应的道岔所在位置进行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并根据相应的施工方法列出其作业顺序即可。

综合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11分)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⑴.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         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                工业。

⑵.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多项选择)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              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         业部门最为突出。

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             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⑸.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多项选择)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