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

水灾害的现象。请你结合材料帮助回答。

材料一 北京市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

(1)比较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2)从表中数据变化推断北京城市中心区易发生的灾害及成因。(6分)

材料二 近年来,北京市在一些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代替釉面

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可呼吸地面”。

(3)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甲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2分)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4)这种做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①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

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③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④增加城市地面和空气的湿度(2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材料三 城市洪水除了造成内涝,还容易使水资源流失短缺,北京就是用水紧张的城市

之一。2008年北京市总用水量中,地表水5.7亿m3(16%)、地下水23.4亿m3(66%)、

再生水6.2亿m3(18%),再生水利用量首次超过地表水。

(5)读“1990~2005年北京市用水量(比例)变化情况图”(图乙),指出北京市1990年以来用水量比例变化的趋势,并简析用水量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答案

(26分)

(1)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2分);城市“热岛效应”使气流上升更加旺盛(2分);城市上空排放的大量烟尘,使凝结核增多。(2分)

(2)城市内涝(2分);城市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2分),使地表积水量增大,超过了排水能力。(2分)

(3)B(2分)

(4)D(2分)

(5)农业、工业用水量比例趋于下降(2分),生活用水比例上升(2分)。生产结构的调整、方式的改进(2分),节水技术的推广,再生水利用的增加,使生产的单位用水量和总用水量比例不断下降(2分);人口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活水平提高,使生活用水量持续上升。(2分)

题目分析:

第(1)题,由城市热力环流可知,市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   

第(2)题,城市化使城区内硬化路面增多,地表径流量增加,发生洪涝的次数增多。   

第(3)题,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使下渗量增多。  

第(4)题,采用“可呼吸地面”对②③项影响不大。   

第(5)题,各类活动用水量的变化可根据曲线的变化得出答案,随着工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工农业用水量减少,城区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使生活用水增加。

点评:本试题考查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产生的原因等知识点,难度不大,题型较新,结合材料,不难作答。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