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两位最早发现并揭示石墨烯独特性质的科学家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从此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材料家族中光芒四射的新星。

石墨烯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材料。人们常见的石墨是由可以机械剥离的石墨片组成。由于石墨片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当石墨被剥离至单层,仅有一个碳原子的厚度时,这层石墨片就是石墨烯。它是由碳原子紧密排列而成的蜂窝状结构的二维材料,看上去近似一张六边形网格构成的平面。

在材料大家族中,石墨烯只是个晚辈。2004年,海姆和诺沃肖洛夫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石墨片黏在两片特殊的胶带之间,撕开胶带,石墨片就被减薄,一分为二。,如此反复操作,薄片越来越薄,最终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石墨烯。人们发现,它的厚度只有o.34纳米,一片1毫米厚的石墨片由近300万层石墨烯堆垛而成。

石墨烯的发现及其独特性质刺激了全球研究者的神经,更有人将其称之为“改变21世纪的材料”。

石墨烯具有完美的二维平面结构,它蕴含的丰富而新奇物理现象的奥秘就来源于此。石墨烯拥有完美的对称正六边形结构,非常稳定,而且各个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很柔韧,即使受到外力冲击,也可以通过弯曲变形来维持稳定。       

这一独特结构使石墨烯几乎集合了世界上众多材料的最优质品质。据测试,它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最强的二维材料,强度通常为普通钢材料的数十倍。有人曾测算,一块1平方米的石墨烯吊床足以承受一只4公斤重的猫,而该吊床的重量仅为0.77毫克,比猫的腮须还轻,肉眼根本看不到。

最让科学界瞩目的,是它超强的导电性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介绍,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线性电子能带结构,其传导电子是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电子在石墨烯中运动几乎没有阻力,迁移速度极快,是世上已知的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因为这一特点,石墨烯被期待可用来发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

石墨烯还有优异的室温导热性和透光性。它的导热性能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且几乎完全透明,只吸收2.3%的光。透明、良好的导电特性,使它极适合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

石墨烯“出道”虽短,但它所具有的                        等超强性能,使产业界迅速嗅到了其在电子、航天军工、生物、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可能的应用潜力。但研究者对其产业化仍持谨慎态度,有关石墨烯的众多应用研究目前多数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它的神奇性能能否完全在应用上显现,还需科学家进一步分析和测试。

(摘自2013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紧密排列而成的蜂窝状结构的二维平面材料。

B.石墨烯的厚度只有0. 34纳米,具有完美的对称正六边形结构。

C.石墨烯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材料被发现后,有人称之为“改变21世纪的材料”。

D.石墨烯可以利用石墨片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的特点通过机械剥离获得。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石墨烯结构稳定,各个碳原子之间连接柔韧,即使受外力冲击也不会遭到破坏。

B.据测算,一块1平方米、仅重0.77毫克石墨烯吊床可以承受4公斤重的物品。

C.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线性电子能带结构,相比狄拉克费米子而言,其电阻率更小。

D.石墨烯的特性使之适合制造透明触控屏幕等,不久的将来将取代金刚石等材料。小题3:根据文意,在文章最后一段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高强度(或:强度大;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高导电性(或:导电性能强)、优异的室温导热性、极佳的透光性(或:透光性优异)(顺序可以变化)

小题1:

题目分析:C石墨烯“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材料”。

小题2:

题目分析:A.曲解文意,原文说“即使受到外力冲击,也可以通过弯曲变形来维持稳定”,意思是在一定力量范围内,可以保持稳定,并不意味着“不管外力多大都不会被破坏”。C据原文“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线性电子能带结构,其传导电子是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可知,“狄拉克费米子”是内属于石墨烯的“传导电子”。D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不久的将来将取代金刚石等材料”判断无据。

小题3: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太阳能卫星

太阳能卫星的概念是美国科学家彼德•格拉泽于1968年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能源部和航空航天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把利用太阳能与航天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随后,由于各种原因,这一研究工作停顿下来。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温室效应气体和气候变暖问题的忧虑,以及全世界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在太阳能利用及航天技术研究的长足进展,美国航空航天局投入巨资,在许多企业的大力配合下,重新启动这一研究工作。

研究结果表明,一颗太阳能卫星可以提供数兆瓦的电能。这种卫星配有太阳能吸收塔,其外形像一根长柱,四周装有太阳能收集器。现在人们正在研究一种不需要太空运载器,可以通过现有的火箭把太阳能吸收塔直接送入太空轨道的技术。

解决太阳能的收集问题后,下一步工作是向地球传输太阳能。此项试验正在地球上进行。科学家们认为,收集到的太阳能可通过磁控管变成微波,经特种传输“通道”把太阳能直接传到地球表面。这项试验工作现在在印度洋岛屿留尼汪岛上进行。与此同时,美航空航天局也在研究把来自太空的太阳能转变为电力并输入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市的电力供应网。

俄罗斯航天机构下属的能源科技生产公司目前正在试验“阳光反射镜”。这种反射镜可以将阳光反射到地球上,以便延长农业耕作区的日照时间,也可为北部城市提供照明。1998年2月,该公司试图利用“进步”火箭在太空展开一面直径为82英尺的太阳能反射镜,但因金属箔制成的镜子未能张开而告失败。能源科技生产公司的高级顾问杰弗里•曼弗说:“我们将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继续研究,同时还将开展其他商业的太空应用研究。”

研究实验表明,微波和反射镜并不是把太阳能传输到地球表面的惟一手段。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贝基正在探索研制一条长达3.52万公里的太阳能传输“线路”的可能性。从本质上说,这条线路是地球与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太阳能卫星之间的连接“通道”。这条通道看上去就像一根柱子,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太空。贝基说,通道的管径为1/4英寸,由一种被称为“巴基管”的碳纤维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的重量比钢轻得多,但其硬度超过钻石。这种纤维目前仅在实验室中进行小批量生产。科学家估计,实现这种纤维的规模生产尚需10—15年。

小题1:对美国航空航天局投入巨资研究太阳能卫星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近年来,能源在不断消耗,而全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却在增大。

B.近年来,太阳能技术成熟及航天技术研究的长足进展。

C.利用太阳能可以缓解人们对全球温室效应气体的忧虑。

D.利用太阳能可以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小题2:对太阳能卫星情况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颗太阳能卫星可以提供数兆瓦的电能。

B.太阳能卫星外形像一根长柱,四周装有太阳能收集器。

C.有的太阳能卫星配有太阳能吸收塔,有的配有一个大直径的太阳能反射镜。

D.太阳能卫星将可以运用多种途径,将清洁能源送入地球。小题3:对太阳能传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到目前为止,科学家提供的太阳能传输技术成熟的有三种。

B.到目前为止,科学家提供的太阳能传输技术成熟的有二种。

C.到目前为止,科学家提供的太阳能传输技术正在试验中的有三种。

D.到目前为止,科学家提供的太阳能传输技术设想的已有五种。小题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了利用微波、反射镜两种方法传输太阳能到地球表面外,科学家还将探索新的途径。

B.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输入地球上的电网的试验成功,会带给人们更多方便。

C.1998年2月没有展开的阳光反射镜的试验仍将继续进行。

D.随着碳纤维管规模生产的实现,3.52万公里的太阳能传输“线路”必然通畅。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