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4分)

答案

(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分)特点: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任答其中三点,)(4分)

(2)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2分)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2分)

(3)有利因素:自耕农的大量存在是封建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的基础条件,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耕农经济。(其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方式适应古代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是自耕农经济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对于维护自耕农的利益产生了积极影响。)(2分)

不利因素:自耕农是一个不稳定的阶层,经常发生分化。(其它:封建地主阶级享有种种特权,农民的小块土地常常受到来自地主贵族的威胁;自耕农经营规模小,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土地私有制决定了土地兼并不可避免。)(2分)

题目分析:(1)第一问,有关于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的问题,依据材料内容来分析归纳。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关于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的问题,我国小农经济发展的特点很多,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分析。

(2)第二问,有关于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的问题,材料内容中的“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表明了自耕农在封建社会的地位,是封建社会国家赋税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有关于小农经济的作用的问题,可以依据材料中的“‘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来分析归纳即可。

(3)第三问,小农经济经济的分散性与脆弱性,决定了它的发展需要各种保护措施,但是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又是社会的底层,所以这就造成了小农经济发展的既有阻碍它发展的因素,同时做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经济形态,封建统治者不得不又保护其发展,所以回答本题时需要从各种层面来分分析归纳。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