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4月21日,中国青海玉树地震的“头七”之日,中国政府为遇难者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个“平民悼念日”。
既往中国文化强调国民对国家的责任与义务,而全国哀悼日则体现了国家对国民尊重与珍视的人性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者不仅应当而且更加应当具有保护公民生命安全的意识。正所谓“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材料二 玉树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以下是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三十班团支部、班委会在班级发布的募捐倡议书的部分内容:
各位团员同志、各位同学:
当我们还在高二时,地理课讲过,玉树的上游叫通天河,玉树的下游是金沙江,因为我们是学文的人,所以更觉得玉树亲切。当玉树不再临风,我们更觉得悲痛!
量我所能,支援玉树!
我们是学文的人,玉树不仅躺在我们的地图里,玉树更站立在我们的心中!
在这种情真意切的倡议下,三十班同学踊跃捐款,捐款数千元,在全学年三十个班中捐款最多。
(1)结合材料一,分析“社会主义国家执政者不仅应当而且更加应当具有保护公民生命安全的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这一情真意切的募捐倡议的意义。(12分)
(1)①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执政者保护公民生命安全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分)
②正确的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执政者保护公民生命安全,符合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正确的价值选择;(4分)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决定执政者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思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3分)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执政者在政治和思想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3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捐款倡议活动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班级同学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2分)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能塑造人,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分)
这一倡议能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能培养同学们的爱心,塑造健全人格;能增强同学们对学文的自我认同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和捐款的积极性;能提升班级同学的思想道理素养并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