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必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此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的现象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问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时期地主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置庄田,招佃农”“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等信息可知,地主“招佃农”的目的是收租,而不是行仁义,但遇到水旱之灾,地主害怕农民离去而导致田荒,损失巨大,会减少农民的地租等。由此可以看出宋代租佃关系日益发展,租佃关系相当普遍,二者的相互依附关系也日益增强,因此选C。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