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时期立法工作总目标。如期实现这一目标,是今年立法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今年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

请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论述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保证。

要求:

论述应当包括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理论论证的行为特征有:能围绕论题提出总论点和(或)得出结语;能对每个论点展开论述,论述较为深入,即逻辑连贯而完整地论证;论点能紧扣论题;语言通顺,正确使用学科术语。事实论证的行为特征指能够从多角度举例并论证,举例恰当。

答案

评分说明:

(1)总论点(或)结语:1分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战略部署,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逻辑与论述:9分

考生围绕论题展开论述可以包括以下逻辑线索:

①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前提。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法治”代替“人治”,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依法办事,不能因人而变。(从完善法律体系的内容上看。)

②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步骤。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掌握着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体现自己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借助法律手段以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社会主义法制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以及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向。(从完善法律体系的程序以及保障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上看。)

③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是保证严格执法,体现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和强制力的必然要求。(从法律体系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角度上看)

(3)论点与论述:3分

①能对每个论点展开论述,并且论述较为全面深入即至少有两个以上论点比较深入论述。3分

②能对每个论点展开论述,且能就某论点展开较为深入的论述,即只要考生能对其中一个正确论点展开较为深入的论述。2分

③能围绕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述,但论点不全面。1分

④不能围绕论题提出论点,简单堆砌教材语言。0分

(4)论点与论题:2分

①论点紧扣论题。2分     ②论点比较紧扣论题。1分    ③论点不能说明论题。0分

(5)事实论证:3分

①能够从多角度举例并论证,举例恰当;3分

②能够举一例并论证,举例恰当;2分

③能够举一例,举例恰当,但缺乏论证;1分。

④论述中没有举例,或者举例不恰当;0分。

(6)表述:2分

①语言通顺,正确使用学科术语;2分

②语言较通顺,注意使用学科术语,但个别表述有明显错误;1分

③语言凌乱,较少使用学科术语;0分

单项选择题

  中国本土的户籍制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当时政府实行户籍登记制主要是为分配土地、征收赋税及摊派徭役提供凭据。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逐步发展成为集人中迁移控制和利益资源分配于一体的结构严密且功能强大的系统性政策,以一九五八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该法规确立了以常住人口为主,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的基本原则,明确地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并规定: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这种二元结构的封闭式的户籍管理模式构成了世界罕见的城乡壁垒,它在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之间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城市可凭借户籍壁垒构建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一系列排他性的城市福利和保障城市劳动力全面就业的城市就业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户口本成为中国人之间身份及待遇差别的一大标志,户籍制度是留在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身上带有明显歧视色彩的烙印。

  客观地讲,传统户籍制度对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等,确实起到了“铁篱笆”似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滥觞于农业和计划经济的传统户籍制度已经明显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铁篱笆”似的户籍制度不仅钳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在客观上伤害了一大批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感情。作为户籍制度配套实施的工农业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制度,在压低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提高工业产品的价格。这种“剪刀差”政策无疑为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动力。毋庸置疑,广大农民为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及发展作出了难以估量的巨大牺牲。另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因生计所迫而大量涌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几乎不可能取得合法的“市民”身份,难以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及社会地位,甚至连基本的人身安全感都没有,因而这些处于城市边缘的“打工族”对城市生活缺乏认同感和参与感,这在相当程度上窒息了他们投身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另外,曾几何时“农转非”指标成为权钱交易的资本,有关部门在办理“农转非”时,“走后门”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这也在无形中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一言以蔽之,既失公正又缺效率的传统户籍制度是一项负面效应甚多的壁垒型政策。

下列对“户籍制度是留在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身上带有明显歧视色彩的烙印”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户籍制度中,单方面地规定了农民由农村迁往城市的一系列特别严格要求

B.城市可凭借户籍壁垒构建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一系列排他性的城市福利和保障城市劳动力全面就业的城市就业制度,而农村不能。

C.户籍制度使户口本成为中国人之间身份、待遇、思想、学识等一系列差别的重要标志

D.作为户籍制度配套设施的工农业产品价格上差异很大,即在压低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抬高工业产品的价格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