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放性试题

“诚信老爹”织渔网替已故儿子还债

2012人民网报道:近期,网络上热传温州市苍南县偏僻渔村老汉吴乃宜替子还债的感人故事。2006年,老汉在一场超强台风袭击中一夜之间痛失3个儿子,3个儿子的身后留下了80多万元的高债。从此,漫长的6年里,这位孱弱多病的驼背老人背着生存与欠债、悲伤与压抑的多重重负,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走在“子债父还”的诚信守诺之路上。广大网民纷纷敬称他是“诚信老爹”,很多网友感叹:“这位老人身上流着道德血液!”

网友感叹:“这位老人身上流着道德血液!”这道德的血液是哪一种优秀品质?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种品质的理解和认识。(6分)

(2)结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像他学习?(5分)

答案

(1)①是诚信的道德品质。②诚信即诚实守信。③交往中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④不诚信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害人害己;⑤为人诚信,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⑥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要做到诚信待人。(6分)

(2)我们应该像他一样做一个讲诚信,有责任感的人:①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对人守信,对事负责;②诚实做人,诚信做事,以诚待人,以信交友;③实事求是,尊重事实;④在涉及利益冲突时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⑤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站在长远利益一边;⑥情与法冲突时站在法律一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5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中的老人流着的道德血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诚信”的品质,对于诚信的认识,我既要看到诚信的重要性,又要看到不诚信的危害。从而得出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2)怎样像这位老人学习,就是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要做到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讲究诚信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在涉及利益冲突时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站啊长远利益一边;在情与法发生冲突时站在法律一边。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日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字,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衡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策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策的组绳称作“纬绳”、“韦编”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绳’,有时写作‘编’。苟勋《穆天子传》谓汲郡魏家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为麻绳。”毫无疑义,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帛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韦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