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   份1978年1990年1994年1996年2005年2009年
基尼系数0.180.340.370.4240.45约0.46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

0.3为过分平均状态,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

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 * * 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

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

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一谈怎样解决材料一、二中反映的中国社会公平问题。(12分)

材料三: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十

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力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

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为更好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编制出一个符合科

学发展观要求,反映时代特点,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十二五”规划,我们真诚地希望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踊跃提意见,谈建议,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建议》精神、编制好“十二

五”规划出谋划策。

(2)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有序地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献计献策?

(8分)

(3)、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解决十二五期间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建议?(11分)

答案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一谈怎样解决材料一、二中反映出的中国社会的公平问

题。(12分)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

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

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

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

准,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缩小贫富差

距,实现社会公平。

(2)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有序地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献计献策?

(8分)

答。①必须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积极行

使言论自由等政治权利与自由,自觉履行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自

觉站在国家立场上献计献策,确保有序参与。(5分) ②增强参与决策的热情、信心和责

任感,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途

径参与民主决策(3分)

(3)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解决十二五期间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合理建议?(11分)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分)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

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

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有利于促进人们生活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促

进社会就业的增加,生活环境的改善等;(2分) ③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消费、提高

劳动者素质等,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分)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考生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本题以《中 * *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背景。

考查学生对社会公平、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的理解。

(1)解决中国社会公平问题可以从分配制度、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等方

面加以分析。

(2)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献策可以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相结合的原则、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等角度加以回答。

(3)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以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和改善

民生、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等角度加以分析。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