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3)依据拟定的教学重难点,设计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如下:
一、学生自读课文,交待学习方法、任务出示自学提纲:
1.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2.逐段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霞光、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二、点名读全文,回忆课文内容
1.点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2.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明确: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板书:变化多、变化快)
2.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点名读,提问:
(1)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2)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
(3)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
不强求一致,符合要求即可。板书:五光十色、变化异常
(4)有感情地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
3.总结学习方法,指导自学交流第二段课文
提问:我们是怎样学习"霞光"一段的?
先读文,再勾划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
运用学习第一段课文的方法,学习写"颜色变化"部分内容。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先讲了什么?(先讲火烧云从西烧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
出示句子、推敲词语: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
可以用"红"字代替,但用"烧"字更为准确。原因:(1)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有感情地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写了什么?(再讲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学生通过对"这地方的火烧云……一会儿……一会儿……"等句子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表示颜色词语的推敲,知道准确地写出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最后讲了什么?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色彩斑斓,变幻莫测)
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语调的轻快流畅。
4.引导学生领悟写"形状"变化的内容。
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作者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先写它出现,再写样子,最后写它变模糊了,看不到了。)
引读:(边引读边投影演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师:一会儿,天空出现--
生:一匹马。
师:马的样子--
生:……
写狗和狮子的段也如此引读,读中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5.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写出的逼真的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
能用一个词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无比。
6.总结、扩展。
(1)点名读全文,谈学完课文的总体收获。
(2)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写法,写一种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