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印度、波斯、希腊、中华四大文明荟萃于此。目前所知对西域最早的文字记载也是汉文典籍。国内外研究者想要了解公元六世纪以前的西域历史,都必须依靠汉文典籍。早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典籍里,就记录了不少关于西域历史地理的传说。其后,《史记》《汉书》中对西域的记载就更加丰富翔实了。这些记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把西域包容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全景中。

材料二:新疆当前的铁路建设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绝无仅有”。目前新疆开工建设的铁路已达到10条,未来几年内,新疆还将大规模建设连通国内及国外的铁路网,铁路运营总里程有望增加一倍。2009年新疆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274亿元人民币,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前的1952年增长了近87倍;人均GDP达到1.9万元人民币,在全国位次上升到第11位。

材料三:2009年7月8日,中 * *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会议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简述在新疆大规模建设及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的重大政治和经济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答案

1.①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①在政治上,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②在经济上,由于新疆大规模建设连通国内及国外的铁路网,加强了新疆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利于该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交换及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能促进通商口岸的边境贸易,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

3.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②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是新疆繁荣昌盛的基石。

③始终坚持中 * * 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新疆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是新疆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性义务。

(民族团结也可考虑从“文化”和“哲学”两个角度出题,如盐城二模)

【考点】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10预测】本考点为2010年新增加考点,意义重大,可以考查客观题,也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主观题设置多角度,为2010年高考重点考点。

填空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