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图表:2005—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增长状况

 2005年2009年年均增长速度
国家财政收入3.16万亿元6.85万亿元2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17175元10.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5163元7.9%
材料二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 * *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图表中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

(2)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怎样解决材料中反映出的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9分)

答案

(1)2005—2009年,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有较快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低于财政收入增速,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4分)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9分,答出前三点即给分)

题目分析:本题是图和材料相结合的试题,在提取图表的信息时,要注意四点:一要看清图的名称,反映的是2005—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增长状况;二要看清图的内容,注意分析数字的变化,从数字的变化中看出本题显示的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我国经济问题的实质是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低于财政收入增速,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回答第(2)问,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领略材料的主旨。解决材料中反映出的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可从我国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等角度回答。

点评:材料分析题历来是高考的重头戏,所占分值较大,题目新颖,设问灵活,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紧扣实际生活,道理在书本之中。解答此类题,我们应注意:一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设问方向和范围。二抓住要点,运用课本知识结合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做到内容清楚、言简意赅。三要利用题中有效信息,紧扣知识点多角度分析。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