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表1 2005~2008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指标 年份 | 政府财政收入(%) | 企业盈余(%) | 劳动者报酬(%) |
2005 | 17.3 | 29.6 | 41.4 |
2006 | 18.4 | 30.6 | 41.0 |
2007 | 20.6 | 31.3 | 39.7 |
2008 | 24.3 | 约31.6 | 约39.2 |
表2 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 2000年 | 2005年 | 2008年 |
0.21~0.27 | 0.4 | 0.463 | 0.469 |
材料二 温 * * * * 指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1)材料一中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如何分好“蛋糕”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 1)表1反映了2005~2008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较低,说明我国政府、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不合理。(3分)表2反映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不断增大,表明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个人收入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3分)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②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分配的公平。(12分)
题目分析:本题是图和材料相结合的试题,在提取表一和表二的信息时,要注意三点:一要看清图的名称,反映的是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变化情况和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二要看清图中数字的对比变化;四要看清小注,这一点尤其重要,不少考生忽略了小注,以致无法准确揭示本题显示的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我国经济问题的实质。注意表一和表二分别回答。回答第(2)问,首先要认真阅读第二则材料,领略材料的主旨和设问的实质。第(2)问审读设问,进行思维转换。实质是考查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结合课本知识从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分配都注重公平等几方面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属于图表材料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也是高考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于图表的分析基本思路:纵向看变化,横向看结构,综合看发展。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强调学生的审题能力。第(2)问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