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的变化

年 份19791988199820062007200820092010
基尼系数0.330.3820.3780.4650.470.4960.480.47
注: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状况的数据。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认为超过这条警戒线,就容易产生社会动荡。

请运用个人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以上问题。(8分)

答案

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3分)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3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个重要举措。(2分)

(每点2分,共8分)

题目分析:本题的实质是考查如何促进社会收入公平。审读设问,限定限定知识范围是运用个人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题型是措施类问题怎么做,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从完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等角度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分析材料前先看设问,看设问的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第二带着设问读材料,分析材料有几层意思及层间联系。抓住材料中心。第三回忆教材列要点,这一步的关键是完成对材料的语言转化。第四组织答案,第五完善答案回头看,一看答案是否围绕设问,二看是否漏要点三看是否做到了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 * * 。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反必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王①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一》)

「注」①“王”为秦庄襄王。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今魏急而公子不恤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项羽本纪》)

B.使者致信陵君之命

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

C.使使者谢安陵君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魏公子列传》)

D.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蔺列传》)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虽死,终不敢行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列传》)

B.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蔺列传》)

C.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书》)

D.困于思虑,失言于君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国兵败,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归国,信陵君怕获罪,不肯救魏,但在毛公、薛公的劝说下,信陵君毅然回国,表现了信陵君的深明大义。

B.信陵君久攻管城不下,派人给安陵君施加压力,态度强硬,但安陵君以国家大义、父子之伦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并表明了坚持的态度。

C.缩高面对来自信陵君的压力,没有让自己的儿子背秦归魏,保全了儿子的名节,他担心得罪信陵君而招来祸患,因此以死来表明自己的品德。

D.信陵君帅五国联军大败秦军,功高盖主,致使秦人施计成功,信陵君被魏王猜忌,于是称病不理政务,日夜沉迷于酒色,几年之后去世。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3分)

(2)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3分)

(3)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3分)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