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1分)
材料一 教育是中 * * 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胡 * * 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材料二 近年来,保送生、自主招生正成为中国综合排名靠前的大学的一个重要生源渠道,但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家庭所在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教育学博士、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17.2倍。通过自主招生获得加分资格的更是如此。
材料三 2013年高考报名近期陆续开始,今年黑龙江省率先开放异地高考,外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只要具有在黑龙江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该省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该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可就地报考。自2014年起,广东省调整高考加分项目及标准,其中,中学生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各类科技竞赛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和省级优秀学生等17项将不再作为加分项目。
(1)实现教育公平能推动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请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2)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哲理。(15分)
(3)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0分)
(1)(6分,每点2分)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教育公平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升,由此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因此必将促进社会社会和经济更好地发展。
(2)(15分,每点3分)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教育是中 * * 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揭示了教育对民族振兴与社会进步的作用,体现了这一点。
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既要树立全局观点,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发展大育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同时,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帮助贫困学生、农民工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体现了这一点。
③在复杂事物中的发展过程中,主次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处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要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教育资源要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体现了这一点。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体现了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体现了党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追求。
(3)(10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公民平等享有教育的权利应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2分)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这就求我国政府要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维护公民受教育权利。(3分)
③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政府履行职能,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培养四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3分)
④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及世界多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立于不败之地。(2分)
题目分析:该题以教育公平为背景,第一问运用的是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教育公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学生可以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角度,解析教育公平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二问分析材料一体现的哲理。要对材料细致解读,对关键语句运用哲学道理进行分析。“教育是中 * * 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说明教育和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有联系,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同时,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说明要立足整体、重视局部,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观点加以分析;“教育资源要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重点一词说明要抓主要矛盾;推进教育公平,尊重每个人的受教育权,运用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分析,说明党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这几个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三问从政府的角度考察为什么要促进教育公平。学生回答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原则;政府的职能;结合教育公平这个事件,简要回答重视教育的政治意义。第三问只要掌握大致的答题思路,运用所学的原理具体分析即可。
点评:该题以促进教育公平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哲学和政治生活三个角度考察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第一题着重点在于公平,可以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角度具体论述。第二问是重点,也是难度较高的题目,对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种题目,只要学生留心抓住关键字眼就可以轻松作答。第三问是从政府的角度考察的,政府做什么事,为什么要这么做可以从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原则、职能、事件意义等角度展开回答。总之,该题难度很大,对学生能力有较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