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日两国人民都被惊醒,两国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材料二: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足矣。”

请回答:

(1)中日开始近代化历程的事件各是什么?这两件事给两国主要带来什么结果?这两件事的不同结果对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隔20多年后,两国的海军进行了一场较量,你知道是哪次战争吗?中国战败后,这场探索的重要人物曾说:“……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虚有其表。”你认为他为什么会这样说?请你结合这次探索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安慰一下这位伤感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变法?这次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谁?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  种结果?有什么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怎样看待材料二的这场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日益强大。日本明治维新后,很快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主要的敌人。

(2)甲午中日战争。因为他认识到,仅仅强兵还不能使清朝摆脱困境。贡献: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抵制作用。

(3)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失败,除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取消。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4)维新变法旨在变革封建制度,发展中国资本主义,传播西方先进科技和思想,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有进步意义。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