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料,启迪智慧。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摆脱封建王朝的历史发展模式,迈出自然经济发展的轨道,在器物、制度和思想层面均产生了新的发展态势,开始了近代化的起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898年的“百日维新”,是中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失败尝试。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同样未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民主共和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器物、制度和思想层面的新发展态势分别指材料中的哪些史实?(6分)
(2)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极为艰难与曲折,其主要障碍有哪些?(5分)
(3)中国近代化的本质是什么?(4分)
(1)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思想层面:新文化运动。评分说明:每点2分,满分6分。
(2)一是西方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二是封建主义的统治;三是北洋军阀统治;四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较晚,力量不强,等等。评分说明:只要回答前两点即可给满分,满分5分。
(3)中国近代化的本质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追求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历程。评分说明:只是能答出“发展资本主义”这个关键词即可给满分,满分4分。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的问题,(1)根据课本所学,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向西方学习中器物学习主要是洋务运动,制度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是指新文化运动。(2)本问是指阻碍中国近代化的障碍,主要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两个方面来分析即可。(3)中国近代化是从农耕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资本主义的历程,此问言之合理即可。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