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

注:2009年江苏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7%,高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2%。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比为5.8:1。

材料二:2010年江苏的“民生地图”中生长出新的坐标:从2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上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各类地区最低工资涨幅均超12%;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年末,全省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农民将全部享受到基础养老金的保障;确保再脱贫100万贫困人口(家庭年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对全省6000多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传递的经济信息,说明材料二中江苏所采取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有人认为,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有利于促进公平,但不利于提高效率。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答案

(1)必要性:当前,江苏居民收入增速低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城乡和不同群体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分)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2分)

       可能性:江苏省GDP、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为解决民生问题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2分)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2分)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2分)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2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