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 * * 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淳熙十二年)淮水冰,断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霰(xiàn,小冰粒),或雹或雨水,冰冱(hù,冻)尺余,连日不解。台州雪深丈余,冻死者甚众。 ——《宋史》卷
(及至宋)陂湖之利日脧(juān,减少)月削……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续文献通考》卷3
(1)作为史料,围绕自然灾害,材料一给我们提供了宋朝哪些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 * * 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方国家确立福利制度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这一制度的确立有何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信息:受害情况(冰雪等灾害、严寒天气、灾害严重);人员伤亡严重;造成灾害的原因是围湖、围江垦田。
(2)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
(3)确立方式:通过立法形式(或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保障劳动者权益。
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 * * 的需要; * * 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作用: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