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不会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药物是

A.氢氧化铝

B.酒精

C.氢氯噻嗪

D.硫唑嘌呤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答案

参考答案:A

问答题

实验室常用加热(85℃)NH4Cl和NaNO2两种饱和溶液的方法制取N2,如图是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N2,并测定生成N2体积的装置(部分装置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1、NH4Cl和NaNO2反应生成NaCl、H2O及N2,并放出大量热量;

2、20℃时,NH4Cl的溶解度约为37g;

3、N2难溶于水,实验条件下,密度为1.25g•L-1

【实验步骤】:

①______;

②20℃时,取0.78g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

③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2mL;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⑤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

⑥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VmL;

⑦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写出装置中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完善实验步骤中的所缺部分:①______;

(4)步骤④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

(5)NH4Cl是一种______(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20℃时,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生成氮气约为多少毫升?(计算过程中,中间数据保留2位小数,最终结果为整数;相对分子质量:Mr-NH4Cl:53.5、Mr-N2:28)

(6)根据计算结果,步骤⑥中V的数值为______;

(7)实验中,实际测得氮气的体积偏大,可能原因是______.

A.实验中加入饱和NaNO2溶液的体积也被作为生成N2的体积

B.装置漏气.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空荡荡的汉江》,完成后面题目。

  ⑴空荡荡的汉江依然美丽。

  ⑵两岸的油菜花笑得很精神。还有那么多野桃花也开得很风雅。春风刚刚露出欢颜,就被善于自我表现的蜜蜂吻了一下。吻过之后又是何等景致?惟有江水珍藏着两岸的风采,渲染着两岸的风姿。

  ⑶江水依然流呀流,岸上的人们依然行呀行。我却觉得汉江很可怜:几乎很久很久没有一只船从江上驶过,岂不可惜了一江春水!

  ⑷难道江水不深,载不起恋人的深情?难道江水不清,沁不湿诗人吟诵的月光?难道鹅卵石不精致,填不进棋手对弈的方城?难道江风不温柔,吹不走黄昏后春意阑珊的忧愁?

  ⑸然而,我并未彻悟:惟有空荡而美丽,不沾惹人的韵味,才独具大自然的馨香。

  ⑹我苦口婆心地用高价买通一只小船的一段水路。这船早已萎缩于江边,任我纵它驶入江中之后,我正是王维《汉江临泛》中的“波澜”:“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群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⑺一路江风,可曾把昨日的梦魇冲散?一江碧水,可曾把朦胧的焦虑荡尽?一路花香,可曾开放在被春光遗忘的心扉?在摇橹的兴奋之余,在独立船头的傲然之时,我没有任何疑问可以向大自然发问,汉江也没有任何过错,可以由我去指责,我全然地交给了一江春水。只有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偏执的小我才能被除去,而臻至于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中去。

  ⑻可是,倾囊买下的一段水路已到终点,人生时时面对的严肃主题——我们的岸。

  ⑼此刻,如果我能永不上岸,长久地沉浸于与天地精神的往来之中,将会怎样?

  ⑽钟情有时终归钟情。

  ⑾岸,那是必须要上去的。并非我们不理解江水古意斑驳、天地的浩浩之气;并非我们不晓得,长江最钟爱的女儿——汉江,终究要投入母亲的怀抱;只是因为我们常常自命为:人乃是大自然的上帝。

  ⑿成了上帝,无论在画中还是在画外,我们都是即兴的一瞬。永恒的力量却属于汉江的神韵:无论有人无人有船无船有桥无桥进入她的风景里,她依然美丽,而空荡荡的时候更美丽。

1.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

(1)两岸的油菜花笑得很精神

 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能永不上

 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体会文章第四小节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六段中引用的王维的《汉江临泛》,你能说说引用这首诗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空荡荡的美丽”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我们常常自命为:人乃是大自然的上帝。”人真的是大自然的上帝吗?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大自然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